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风险管理 >> 正文
浅析建设项目施工中的绿色风险管理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15 21:48:41

  [摘要]本文从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入手,尝试对我国建设项目施工中的绿色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绿色风险的概况和我国的施工企业如何正确对待绿色风险、识别绿色风险,科学进行绿色施工,防范和应对绿色风险。

  一、背景和意义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殃及全球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为患、生态环境退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威胁。人类面临着三大难题,即环境的持续恶化,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以及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这些风险因与绿色相关,又称为绿色风险。绿色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能长足发展,必须正视、重视绿色风险,以赢得未来发展的机遇。因此,正确认识绿色风险,掌握绿色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建设项目施工由于范围广、规模大、周期长,消耗的资源非常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建设施工项目给环境、资源所造成的绿色风险,既是防治环境污染、减缓资源能耗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绿色风险特点

  1.普遍性。我们知道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既有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之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也有如战争、罢工、政策变化等社会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建设项目施工对人类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但其对可持续发展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却也是不容忽视的。绿色风险即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绿色风险的发生。因此,绿色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2.必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建设项目活动,而建设项目施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绿色风险具有必然性。

  3.可变性。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载体的变化,风险也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与自然环境、资源、能源等进行着交互性影响。而这些要素均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因此,绿色风险也是变化的。

  三、绿色风险的防范

  1.正确识别绿色风险

  识别建设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步骤主要有以下三步:

  (1)风险源的认识。风险源是导致风险发生的事物。建设项目施工绿色风险主要有建筑材料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消耗辅助资源和能源及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数量级路径;资源、环境和能源临界承载力的变化等。

  (2)绿色风险承险体的识别。绿色风险承险体是指遭受绿色风险损失的事物。如人、资源、能源及自然环境。

  (3)风险载体的识别。风险载体是指将风险源的能量或作用传递到风险受体使其蒙受损失的事物,如有毒的气体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体。

  2.科学进行绿色风险预测

  为了减轻绿色风险,需要对施工项目未来时期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危险性进行预测,主要应针对对环境、资源、能源可能造成损害的强度、损失指数进行预测。

  3.绿色施工应对绿色风险

  坚持绿色施工是化解绿色风险最关键的方法。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开始着手建设和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规范》,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扬尘污染控制。如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施工现场土方应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或固化等措施。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等等。

  (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如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处理施工废弃物;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等。

  (3)水土污染控制。如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等。

  (4)噪声污染控制。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