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地下空间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水新技术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4 11:05:51
-S-H凝胶,经一段时间裂缝自愈不渗了。有的裂缝在压应力作用下闭合了。有的裂缝在周期性温差和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扩展和闭合,称为裂缝的运动,但这是稳定的运动。有些裂缝产生不稳定的扩展,视其扩展部位,应考虑加固措施。

  根据国内外设计规范及有关试验资料,砼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大致如下:

  无侵蚀介质无防渗要求,0.3~0.4mm。

  轻微侵蚀,无防渗要求,0.2~0.3mm。

  严重侵蚀,有防渗要求,0.1~0.2mm。

  判断裂缝有害还是无害,首先视它是否有害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其次是否影响使用功能(如防水,防潮)。例如地下和水工工程,小于0.1~0.2mm裂缝视为无害裂缝,作简单表面封闭即可,再作柔性防水层就更保险了。楼面裂缝0.3~0.4mm,对结构是安全,视为无害裂缝,可不作处理。对于受力的梁、柱,涉及结构安全,裂缝要妥当处理。

  既然变形裂缝一般不影响承载力,但它防水问题就值得研究了,根据工程调查,由裂缝引起的各种不利后果中,渗漏水占60%。水分子的直径约0.310-6mm,可穿过任何肉眼可见的裂缝,从理论上讲防水结构物是不允许裂缝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工程实践表明,裂缝宽0.2mm,开始漏水量5L/h,一年后只有10mL/h,这说明裂缝逐渐自愈。当然,对有渗水裂缝要及时处理,这并不是难题。

  工程实践表明,结构裂缝的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严,必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科学的要求应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这些关于裂缝的预测、预防和处理工作,统称之为“建筑物的裂缝控制”。我国科技界和工程界正在不断探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